快捷导航

变电站的电容器的具体原理和作用2023/12/31

[复制链接]
查看: 14|回复: 0
发表于 2023-12-31 14: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变电站的电容器的具体原理和作用电容器储存电能,提高功率因素的作用。对于非线性负载,它做的功分有功和无功两部分。无功和有功的相位 相差90度。无功并不实际做功,实际上做的是热损耗等无用功。所 以要尽可能抑制无功,从而节省电能,使实际做功尽可能接近有功。加电容的目的就是减少无功,提高功率因数。提高电能利用律。在电路中开始工作后 电容器里面的电子到底是怎么移动的 怎样的 移动方式 所以才能储存电量 又或者隔直通交的时候 内部又发生了 什么变化? ? ?你把电流想像成水,电子想像成水分子,电流就是水由高向低流的过 程。电容工作的过程时当电路通电后,电流通过导体流动,经过电容 时,因为电容并不直接导通,电容器厂家https://www.cookekolb.com库克库伯电气(上海)有限公司30余年专注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等电能质量问题。在电力电容器,滤波电容器,自愈式电力电容器,滤波电抗器等产品上有专业的技术和优质的客户服务。400-607-8886!


  2、就相当于河里有一个水坝,将水挡住(蓄 水),电子在电容的正极积聚,也就是电容处于充电状态(储存电量)。 而当电路中电源不再通过电容支路时,电容中的电流开始反方向流动(水坝蓄水之后来水处没水了,并且水位低于水坝,水坝的水开始倒 流),这个过程就是放电。提高线路功率因数为什么只能采用并联电容器法, 而不用串联法?所 并的电容器是否越大越好?电容容量串连变小,并联变大,变大就可以提高功率因数了 电容是越大越好,但也不能无限制的大,达到一定程度就不起作用了 提高功率因数,为什么采用并联电容器的方法而非串联 ?电容器和电阻器正好相反,它是并联增加电容的容量,串联是减小电 容器的容量,所以为了提高功率因数

  3、,当然是希望电容越大越好,所 以采用电容并联的方法来提高电容器的容量。并联电容器的谐波过电压,过电流保护线路(包括单次谐波过电压,过 电流保护和总谐波过电压,过电流保护不会设计。但从原理上讲谐波的幅度应该更小,怎么会过电压? 一定是你的系统 的固有频率与此谐波接近,临近谐振。在电力系统中谐振是很危险的。 我以为应该减小电容,远离谐振。如果是变电室的电容。可以看一看 功率因数是不是很大了。不要企图使功率因数接近于 1,因为那就是 谐振状态。并联谐振会过电压,串联谐振会过电流。可能过载几十倍, 很危险的。试着减少电容可能有效。Y接线高压补偿并联电容器组为何总烧 B相1、为了限制电容器合闸涌流和系统

  4、谐波的要求,在电容器组中加装 了线性度较好的串联电抗器。由于线路接地时中性点便移作用下, 非 故障相的相电压升高,系统中的电容电流分布发生变化,导致补偿电 流发生变化,从而使电容器柜内的电容器与串联的电抗器的工作参数 发生变化,增大了谐振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又在查找接地线路时拉合 线路,产生了大量高次谐波,其中的某次谐波的频率可能正好等于或 接近于谐振频率,且能量足够强大,从而激发了谐振。谐振产生的过 电压使得非故障相的电压进一步升高,从而击穿B相CT,谐振产生的 大电流烧坏接触电阻较大的电流互感器接头处及电缆头接头处。谐振的主要原因可能为:电容补偿装置串联电抗器的参数选择不当。2、应该是过电压

  5、击穿,但不是谐振过电压,更不是电容器与其所串联的电抗谐振或电容器与系统的感抗谐振, 而是弧光接地过电压,而 电容器只不过刚好是系统的绝缘薄弱点而已。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线路对地的电容电流是不能忽视的,当这个 电流达到一定值时,一旦发生单相接地,产生的电弧电流不能熄灭时, 电力系统会引起电磁能的强烈振荡,中性点位移、不接地的两相产生 很高的过渡过电压,危及电力系统中的绝缘薄弱环节,会有击穿的可 能。这种现象称为弧光接地过电压。我们测试谐波,是从计量端接线,今天询问了计量的工作人员,变电 所大多是3PT 3CT,他们的表计取的是线电压100V,不是相电压, 而且没有零线和中性点,请问我们该如何接线取相电压。1你可以拿一个三相变压器,Y形接法,注意该变压器初级电压要 高于或等于你的记取电压,且要保证初次级的 A,B,C三相相序一致, 如果不能保证可以用示波器测一下。 你将其初级接至线电压上,其次 级三相与它的地线就是相电压,如果你想取实际值,那就选一个初次 级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满看秋色

  • 反馈建议:麻烦到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满看秋色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3009016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