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知晓:国医大师金世元讲授橘红类中药2023/12/24

[复制链接]
查看: 17|回复: 0
发表于 2023-12-24 10: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 ? ? ?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国医大师金世元先生的脚步来一起详细了解一下橘红类中药吧~智能中药房https://www.hollycon.com/和利康源提供智能中药房、智能食药工厂完整解决方案,包括食药数字化智慧管控平台和中药配方颗粒调剂、中药饮片调剂、智能煎煮、智能化包装产线、餐饮数字化等产品。

  ? ? ? ? ? ?以下文章来源:首都医药,2005(05):41-42.

  作者:金世元

  ? ? ? ?橘红,是一种常用中药,具有散寒、燥湿、利气、消痰之功效。本品通过历代医家不断补充和发展,已形成橘皮类橘红和柚类皮橘红两类。两类橘红由于植物来源的属种不同,其性状、功效有所区别,在建国前中医处方写橘红付橘皮类橘红,写化橘红付柚类皮橘红入药,但以橘皮类橘红用量为多。后因橘皮类橘红加工费时,产量低,50年代起产量逐渐减少,到60年代已基本绝迹,被柚类皮橘红所代替。当前无论调剂配方或配制成药,一律配付柚类皮橘红。简析橘皮类橘红、柚类皮橘红来源历史、性味功效。

  橘皮类橘红

  ? ? ? ?橘皮类橘红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的外层果皮。栽培变种主要有大红袍、福橘、朱橘等。按橘红之名,作为本草学收入首见元·《汤液本草》,王好古云:“橘皮,去白者曰橘红也。”由此可知,古人所指的橘红为橘皮类橘红,并且说明橘红的药用部位,即橘的外果皮。实际上,橘红早在宋代医家已被应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四·痰饮》中,燥湿化痰的名方“二陈汤”(二陈丸),即用橘红(现《中国药典》已改用陈皮)。

  ? ? ? ?关于陈皮与橘红的功效,古人早有论及,据明·《本草纲目》引《圣济经》:“凡橘皮入和中理胃药则留白,入下气消痰药则去白。”这是古代医家在长期应用橘皮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用药经验。今《中国药典》(2000年版)将陈皮和橘红分别收载,并将二药的功能与主治加以区分:“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呕吐,咳嗽痰多。”“橘红,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这样收载是正确的,将此品种保留下来,以流传后世。

  ? ? ? ?但现今《中药鉴定学》(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及某些中药书籍,在陈皮项下仅附青皮(橘的幼果)、橘核(橘的种子)及橘络(橘的维管束)。惟独不收载“橘红”,即使收载,也是轻描淡写,叙述不清。这对继承祖国医药遗产是欠妥的。如此下去,久而久之橘皮类橘红便会失传。

  柚类皮橘红

  ? ? ? ?柚类皮橘红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干燥外果皮。本品作为本草学收载首见于清·《本草纲目拾遗》。原名:“化州橘红”。其实,在清代早期著名医家叶天士等就已普遍应用。关于化橘红的功效,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治痰症如神,消油腻谷食积,醒酒宽中。气虚者忌服,解蟹毒。”足见其与橘皮类橘红的效用不尽相同。

  ? ? ? ?从二者质地、性状和气味来看,也有原则的区别,如李时珍云:“橘皮纹细色红而厚,内多筋脉,其味苦辛;柑皮纹粗色黄而厚,内多白膜,其味辛甘;柚皮最厚而虚,纹更粗,色黄,内多膜无筋,其味甘多辛少。但以此别之,既不差矣。”在药性方面,他又说:“橘皮性温,柑、柚性冷,不可不知。”综观上述,橘皮类橘红与柚类皮橘红,无论从品种、性状、气味和功能与主治方面,都有所不同,不应混用。但《中国药典》(2000年版)虽将两类橘红分别收载,然而在功能与主治上确是相同的,显然值得商榷。

  ? ? ? ?关于橘皮类橘红与柚类皮橘红在建国前无论其品种、产地、产地加工、性状特征及规格质量方面,都非常讲究。

  橘皮类橘红

  ? ? ? ?橘皮类橘红:正名“橘红”。其产地和品种基本是固定的,并非产橘地区都产橘红。橘在长江以南虽多有栽培,但加工橘红主要有重庆江津、四川泸州等地的“大红袍”(称“川芸皮”)、江西樟树(清江)、新余等地的朱橘(称“樟红皮”)、浙江黄岩、衢州等地的衢橘,温州蜜柑(称“温橘红”)、福建漳州、闵侯等地的福橘(称“建橘红”)各地的加工方法基本相同,均将鲜橘皮刮去中果皮,仅留外果皮,多为食品厂和柑橘罐头厂的副产品。

  ? ? ? ?由于橘的品种不同,加工粗细有别,其性状、质量有很大差异。如四川的“川芸皮”,性状呈长条形薄片,周边向内卷曲,波浪状,似云头,故又称“川芸红”,外表面深红色,有光泽,鲜艳油润,密布点状凹下或凸起的油点,俗称“棕眼”,内表面淡黄色,亦有明显的油点,由于中果皮基本刮净,故对光视之透明,香气浓郁,此为橘皮类橘红中的佳品。

  ? ? ? ?“樟红皮”外表面呈红黄色,中果皮残留过多,故内表面呈白色,质地较厚,其品质较逊。“温橘红”虽然质地菲薄,但呈橙黄色或青色,片小而碎,常卷曲,一般视为质次。“建橘红”多呈长条形薄片,但外表面呈紫色或紫褐色,常带霉点,其品质也远不及“川芸皮”。

  表:橘皮类橘红品种对比

  柚类皮橘红

  ? ? ? ?柚类皮橘红的商品来源有两种,一种为化州柚,一种为柚。化州柚果实较小,果瓤酸苦不能食,其果皮被有细密茸毛,是其本品的特征,故称“毛橘红”,此为柚类皮橘红之珍品。本品产于广东茂名地区的化州、电白、廉江,但以化州为主,尤依赖家园产品因茸毛细密最为著名;其毗邻的广西陆川、博白等地也有少量出产,但茸毛稀疏或极少,质次。

  ?化橘红产区分布图

  ? ? ? 建国前经营化州橘红的商号有梁万安、区维馨两家,颇负盛名。产地及加工方法:摘取果实置沸水中略烫,捞起后晾干,用刀均匀的把果皮划成7裂,使基部相连,将果皮剥开,削去部分中果皮,晒干或烘干,再以水湿润后,对折,用木版压平,呈曲牙状,烘干后每以10片扎成一把,呈扇面形。

  ? ? ? ?由于果实采取时间不同,如采取未成熟果实,外表皮青绿色,称“绿毛七爪”;采取近成熟果实,外表皮呈黄色,称“黄毛七爪”;如将未成熟较小的果实切成6裂,基部相连,不去内果皮,将尖头折进,压平,烘干,每10片扎成一把,称“毛六爪”,此为毛橘红中之次品。

  ? ? ? ?正品化州毛橘红因培育容易变种、退化,致使表皮无毛,所以受到地区性限制,故产量甚微,价格较昂,建国前仅销几大城市的著名药店,如北京同仁堂、西鹤年堂、天津达仁堂、杭州胡庆余堂、上海童涵春、汉口叶开泰等。一般中小药店及广大农村多用柚皮橘红(亦称“化橘红”)。

  化橘红(图片来源于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 ? ? ?柚皮橘红,取材于多种柚的果皮,产地加工方法基本同化橘红,其规格亦仿制“七爪红”形状,并也分青、黄两种。因其表面光滑无毛,故称“光青七爪”和“光黄七爪”。

  ? ? ? ?此两种体形均比毛橘红为大。本品主产广西浦北、陆川、博白、北流,广东电白、遂溪等地,湖南亦产。此类品种近年很少生产,当前所用的大宗商品主要是“大五爪”。本品采用多种柚的成熟果皮,趁鲜时切成5裂,基部相连,剥开果皮削去中果皮,将边缘及尖部折进,压平,烘干,呈五角星状,外表面呈黄色或黄棕色,有密集凹下小油点,表皮无毛,新品对纸折断时,可见油点溅出,并且纸上显油迹,质量以新品为优。每10片扎成一把,论斤出售。

  ? ? ? ?目前,橘皮类橘红已绝迹,正品化州毛橘红产量极少,所以配方调剂和配制中成药中无论写橘红(橘皮橘红)或化橘红(毛橘红)均以柚皮加工的“大五爪”所取代,这种用药方法应予探讨。

  ? ? ? ?鉴于橘红的药用历史、植物来源、性味及功效等方面有所不同,应当将橘皮类橘红与柚类皮橘红分别入药。建议:药材主管部门应采取措施,根据建国前的橘皮橘红的生产基地恢复橘红的生产;加强科学研究,扩大化州橘红的培育。虽有难度,但为了继承祖国医药遗产,保证用药准确,也避免古人留下的传统药品失传,实有其重要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满看秋色

  • 反馈建议:麻烦到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满看秋色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3009016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