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常识智慧城市建设自问自答2024/1/18

[复制链接]
查看: 48|回复: 0
发表于 2024-1-18 11: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智慧城市主要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信息资源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改变整个城市的要素配置方式,使其更科学、更高效。所以,智慧城市的系统观就是把信息资源系统作为核心系统,协同、优化其他各系统的运行,使整个系统实现价值倍增的效果。智慧城市系统区别于传统城市系统,其具有显著的智能性、协同性、融合性、高效性。空间数据治理https://www.freedoonline.com/news_show/183.html北京飞渡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提供三维空间技术、三维引擎技术、CIM平台、三维GIS软件、数字孪生园区城市解决方案等三维全域数据服务平台。飞渡科技一直秉承“在云端,用专家团队+人工智能进行大数据分析,为客户提供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服务”的愿景,致力于BIM/GIS/CIM三维数字底板及高渲染可视化引擎、智慧城市IoC等多种技术的自主研发。

  从智慧城市系统观的角度看,智慧城市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以信息流为主体的涵盖人口流、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等资源流的相互感知、监测及高效流动和交换,加强自然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等城市系统的重构和完善,打造一个经济社会活动最优化的城市新系统,提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及城市运营管理水平,为市民建设一个智能化的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一个创新型的价值实现平台、打造一个绿色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实现智慧城市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智慧城市系统观的角度看,其是由基础性特征、应用性特征、本质性特征组成的特征体系。其中,基础性特征包括数字化、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应用性特征包括一体化、协同化,本质性特征包括绿色化、最优化。智慧城市是基于数字化、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基础之上,实现一体化、协同化、绿色化、最优化

  ●城市资源数字化:把城市的各种资源数字化,使城市的信息实时采集、快速传输、海量存储、智能分析、共建共享、优质服务等成为可能,其是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基础。

  ●物人相互感知化:利用遍布各处的传感设备和智能终端,使城市系统中需要感知和被感知的各种人群和物体可以相互感知,且能随时获取需要的数据和信息,为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提供支撑。

  ●信息传输互联化:通过建立横向贯通、纵向顺畅的,遍布各个城市末梢的网络系统,实现信息传输快捷、交互共享便捷和安全,为发挥智慧城市的功能提供高效的网络通道。

  ●系统管控智能化: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快捷、精准的海量信息采集、计算、处理等,并利用各种传感设备、智能终端、自动化装备等实现管理服务的智能化。

  ●系统运转一体化:从城市子系统整合,到大系统协同优化,使整个城市系统成为一个整体,同时将信息化与生态化、产业化、城镇化融为一体,使智慧城市成为一个健康平衡的生态系统。

  ●管理服务协同化:城市规划、建设、运营及管理服务等各功能单位之间,在城市管理服务的各环节实现业务协同,同时政府、企业、居民等各主体之间更加协同,实现智慧城市和谐发展。

  ●创新发展绿色化:利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绿色化、管理绿色化、产业发展绿色化等,科学构建智慧城市生态文明,保持智慧城市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综合效益最优化: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形成生态优先、产业绿色、文明显著的智慧城市体系,实现投入更低、效益更好,展示综合效益最优化的特征。

  智慧城市包括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治理、智慧民生、智慧产业、智慧人群和智慧环境六部分内容。

  ①智慧基础设施

  智慧基础设施包括新一代信息网络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及经过智能化转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其中信息网络设施包括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与“三网融合”等;公共服务平台包括云计算中心、信息安全服务平台及政府数据中心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转型是城市发展的趋势与客观需要,包括水、电、气、热管网,以及道路、桥梁、车站、机场等设施的感知化与智能化建设,从而形成高度一体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为智慧城市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智慧治理

  智慧治理包括智慧政府及智慧公共管理体系建设,其中智慧政府主要是自身建设,包括决策执行能力、管理服务透明度、业务协同水平的提升,以及对企业的公共服务等;公共管理体系建设主要是增强政府公共管理能力及社会参与管理意识,扩大管理主体,且通过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及精准管理能力,实现城市智慧管理,使城市管理、运行监测、公共安全及应急处置等城市运行情况安全、高效。

  ③智慧民生

  智慧民生是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事情,其直接影响到智慧城市建设的效果,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更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智慧民生主要是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及社会公益服务水平,为公众在衣食住行方面提供便捷、良好的服务,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智慧社会保障、智慧医疗卫生、智慧教育、智慧安居、智慧社区服务与其他公益服务等。

  ④智慧产业

  智慧产业是直接或间接利用人的智慧进行研发、创造、生产、管理等活动,形成有形或无形智慧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产业,其中直接利用人的智慧,如教育、培训、咨询、策划、广告、设计、软件、动漫、影视、艺术、出版等;间接利用人的智慧主要是指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研发、生产制造、管理、销售及服务等环节的应用,全面提升各环节的智慧化水平,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智慧产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柱,也是体现城市“智慧”的重要标准,智慧因素最终主要反映在投入产出比、资源消耗率及量化融合度等方面。智慧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由劳动、资源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提高知识与信息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经济发展更智慧、更健康、更高效。

  ⑤智慧人群

  智慧城市是“智”、“慧”协同发展的结果,要更突出人的因素、人文的因素。事实上,也只有人才有智慧,而物只有智能,也只有人的参与才能真正体现城市的智慧,这也是智慧城市区别于智能城市、数字城市的最主要特征。智慧人群是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核心所在,其不仅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决策者、执行者,更是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的享用者,要充分开发、利用各类信息资源,不断提高人们的创造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达到建设智慧城市的目的。

  ⑥智慧环境

  智慧环境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包括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及软环境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生活环境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水平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充分理解智慧城市内涵,把握未来城市发展机遇,结合自身特点及优势,提高智慧城市与自身发展目标的契合度,加强智慧城市软环境建设,促进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从技术层面来看,智慧城市建设不是完全推倒重来,而是要充分利用现有城市信息化方面的各种信息系统,通过整合、改造升级等方式完善技术架构,避免出现浪费资源、重复建设的情况。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资源整合是最关键的一环。如果各建系统,互相之间不能互联互通,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那么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就很难实现。因此,一定要做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资源整合。

  信息资源整合。以往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往往对技术系统的规划、建设比较重视,而对以业务、数据为核心的信息资源规划重视不足,一方面造成大量有价值的数据浪费,另一方面使得诸多的应用缺乏数据依托。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必然要注重数据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智慧城市必然是一个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慧运作系统。

  设备资源整合。通过开展电子政务云建设,为政府各部门搭建一个统一的基础架构平台,能够解决数据资源整合中的异构数据整合与共享问题,以及系统资源集成中的跨部门(行业)不同应用的集成和互操作问题,进而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业务资源整合。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不仅需要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整合和业务协同,而且也需要互联互通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架构,提供集成城市整体功能的一体化解决方案,避免各个应用体系间形成新的“信息孤岛”。智慧城市建设必须要具备传感技术、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系统集成等多技术综合应用、全环节链式整合以及跨部门(区域)业务协同的系统集成特征,构建纵横联通的应用系统,提供综合服务能力。

  ①体制机制的障碍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社会管理、产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智慧城市建设要实现资源共享、业务协同,需要发改委、工信部等不同部门之间进行协调一体化管理,以降低智慧城市运营成本,提高行政管理效率,达到城市健康智能运行的目的。然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大都是地方政府在积极推进,国家各部委之间、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各地方政府之间缺乏协调机制,各自为政,信息资源共享不足,条块分割式管理现象明显,造成资源严重浪费,重复建设现象明显,严重制约了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

  ②统筹协调的困局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教育、医疗、能源、水务、交通、商贸、公共安全和政府服务等社会、经济、管理众多领域,建设领域广泛,牵涉相关职能部门众多,需要国家层面明确思路,统筹部署,协调利用各种资源,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然而,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各自为政,缺乏统一部署,标准体系不健全,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严重阻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认识模糊,思路不清晰,缺乏智慧城市建设具体可行的举措,导致智慧城市建设出现“有口号无内容,有规划无内涵”的困境。

  内容,有规划无内涵”的困境。

  ③建设运营模式不清晰

  智慧城市建设是综合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管理等城市运营管理的各个领域进行信息化改造,涉及领域多,投资规模大,建设成本高,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如果不能增强智慧城市运营的自盈利能力,仅靠政府财政及社会闲散资本投资建设智慧城市,必然是杯水车薪,远不能满足智慧城市建设庞大的资金需求。只有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市场化建设运营模式,提高智慧城市的造血能力,才能稳步推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目前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推进过程中,盈利渠道有限,远不能抵消庞大的投资成本,需要积极创新服务,开拓多种盈利模式,提高智慧城市的自盈利能力,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支撑力量。

  ④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

  智慧城市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而建设的新型城市,涉及交通安全控制、地下管线改造、城市安全应急、食品安全卫生等诸多方面,涉及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等多个环节,如何确保其被合法利用而不发生安全问题,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信息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运行等,应得到高度重视,建立完整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有效保障信息传递环节,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从而为自主、高效地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基础。然而,目前我国在智慧城市建设推进过程中,对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视不够,防范安全的措施不力,安全控制技术发展水平不高,数据加密和隐私保护等信息安全技术还远远不够成熟,智慧城市建设仍存在一定的信息安全风险。

  ①政府

  政府是智慧城市的倡导者、管理者及应用者。首先,政府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与运营中起着关键的引领与倡导作用,智慧城市的推广和实施有赖于政府的积极推动和支持;其次,政府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与运营中还担当着管理者的角色,担负着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把握智慧城市建设方向的责任;此外,政府还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应用者,包括智慧治理、智慧民生等众多应用领域都体现了政府在推动智慧城市应用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②企业

  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的企业包括电信运营商、解决方案提供商、内容及业务提供商、设备供应商等。其中,电信运营商主要提供基础通信与宽带网络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重点提供智慧城市的应用解决方案、咨询与规划等服务;内容及业务提供商提供智慧城市的内容信息及定制化服务;设备供应商主要提供支撑智慧城市的各类设备或硬件设施等。

  ③居民

  居民是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的主要参与者、体验者和维护者。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因而智慧城市的建设与运营需要城市居民居民是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的主要参与者、体验者和维护者。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因而智慧城市的建设与运营需要城市居民的积极参与,它的建设与运营成果最终也会体现在居民生活的改善方面,同时智慧城市的运营与发展也离不开居民的积极维护、推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满看秋色

  • 反馈建议:麻烦到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满看秋色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3009016号-3 )